1滑盖有创意 娱乐定义索尼Duo 13
索尼滑盖本又来了,这一回是 VAIO Duo 13。从命名方式看这款产品,理论上与 Duo 11 同属一个产品系列,但实际上见到真机的那一刻时只有一种感觉:这两者可不能相提并论。简而言之,Duo 13 相比 Duo 11 的变化是十分大的,即便是采用了相类似的滑盖设计。
去年第一次见到索尼 Duo 11 滑盖本时候,心中存有的不是惊喜而是疑惑,这款产品虽然有许多创新点,但无论怎么看都有种别扭的感觉,尤其是消失的触摸板让人一时难以接受。本次登场的 Duo 13 似乎吸取了不少前者的教训,就从第一眼的感受来说,小清新让人有些许的满足感。
实际上这两款产品确实同属于一个系列——Duo,外观上也极为相似,可是 Duo 13 却要比 Duo 11 晚了半年时间才推出,从这个时间跨度上可以看得出 Duo 11 的“实验”性质。索尼并没有盲目的追随而推新品,在产品设计上还是比较谨慎的,至少在 Duo 13 身上的变化足以体现产品设计师的细心。那么,索尼 VAIO Duo 13 到底有什么变化?
213.3英寸设计 IPS屏幕表现力惊艳
13.3英寸设计 IPS屏幕表现力惊艳
索尼 VAIO Duo 13 屏幕的部分使用了硬度较强的玻璃材料,表面十分光滑,触摸体验的顺滑程度很不错,是否为大猩猩康宁玻璃还有待考证,缺点是该屏幕表面依旧容易沾指纹。在机身特别是 C 面的键盘边缘和掌托的都采用了一体式的拉丝铝合金工艺,在 D 面则是一种质地较柔和的复合材料,用料方面与前辈 Duo 11 相似。
13.3 英寸设计,1920×1080 分辨率 IPS 屏幕
不同于 Duo 11 的是该机配备了一块 13.3 英寸屏幕,采用了 1920×1080 的高分辨率 IPS 硬屏,可视角度达到 178°。直观感觉对比度很高,色彩饱和度、屏幕亮度都非常出色,尤其是玻璃面板与内屏视觉上完全切合,而屏幕硬度高不易出现水波纹。另外这块屏幕的优点是当作为平板电脑使用时,可以消除视觉上的死角。
Duo 13 沿用了 Duo 11 的诸多设计,Stylus 触控笔就是其中一项。这支笔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非常高档,通体金属感觉沉甸甸的,很有质感。Duo 13 上的这支触控笔在实际使用时非常灵敏,无需与屏幕接触就可以进行操作,可以同时跟手指触摸实现无缝切换,最大程度避免误触,笔身上还有两个按键,具有右键、截屏等功能,代替鼠标使用没有问题。
硬件配置方面并不是我们最关心的,Duo 13 的身材是特点,没有安装任何底座设备的 Duo 13 的厚度为 18.9mm,在目前的超极本中,还算是不错的,当然该机给人的视觉印象是比较厚的。
但是不含任何其他配件的 Duo 13 的重量只有 1.308kg,十分不错的重量控制,与 Duo 11 比较一下就能看出该产品的改进有多细致,11 英寸 Duo 11 重量是 1.283kg,而体积增大不少的 Duo 13 仅仅重了几克,光看外表难以想像会有这样的重量。
3滑盖乃变形根本 触摸板终究回归
滑盖乃变形根本 触摸板终究回归
VAIO Duo 13 是索尼继 Duo 11 之后推出变形超极本产品,同属于一个系列,因此该机所采用的变形概念相同,那就是滑盖设计。如今已有多款超极本或是笔记本产品都有类似这样的设计,大同小异各有千秋,而 Duo 13 即是 Duo 11 变形的延续,又是新一代的改变。改变在哪?转轴被重新设计,Duo 11那种被称为累赘的转轴,在Duo 13身上确实有改进。
配合 Windows 8 系统的操作体验而配备触屏幕,Duo 13 的触屏体验感受还是不错的,手持感觉虽不算重,不过 1.308kg 的重量对于双手长时间握持还是有些压力的。电容式触摸屏的良好体验早在 Duo 11 身上就有所领会,重点是该机同样配备了电磁屏,虽然手写功能很实用,但是售价也因此居高不下。
除了触控体验以外,索尼 Duo 13 相比 Duo 11有着一个明显的改变,那就是该机让触摸板重新复活了,这也就是之前Duo 11被许多人嫌弃而如今回归正途的改变。第一眼看这块触摸板时,如此小巧,触摸面积如此的浓缩。
不过不必担心该触摸板的手感,实际体验一番后发现该触摸板的灵敏度非常高,虽然就这么点触摸面积,但完全足以用于操控,而且整个触摸板就是一个按键,点击力度适中,单手便能将触摸板熟练操控。不过有时候会因为灵敏度过高而出现飘移等问题,或许是需要长时间使用习惯。
4接口位于后侧 滑盖方式动画解析
接口位于后侧 滑盖方式动画解析
作为一款 13.3 英寸的超极本,机身上的空间还是较丰裕的,可是索尼 VAIO Duo 13 没有配备大量的接口,机身左右采用楔形设计而没有接口配备。我们仅在机身后侧找到一个 HDMI 接口以及两个 USB3.0 接口和音频输入输出合一接口,还有一个电源接口、多合一读卡器以及散热出风口。
电源键被设计在机身左侧边框上,同时适用于笔记本模式与平板模式使用。该机的重力感应功能仅在屏幕并未打开时开启,也就是说当打开屏幕时画面是不会因为机体的摆位而变化的。另外该机的功能按键被设计在机身底部斜面上,而音响也在这个斜面上并位于机身左右。
那么再来看看 VAIO Duo 13 的开盖方式,其实这与 Duo 11 如出一辙,这种滑盖方式从 Duo 11开始被使用,本次 Duo 13 又有些许改进。
索尼 Duo 13 身上有许多“创口”,那是用于散热的风窗,不过这些风窗在正面是看不到的,被隐藏在机身底部斜面与屏幕后方,该机的散热表现能力应该不错。
5官方标称10小时续航 实际会怎样?
官方标称10小时续航 实际会怎样?
官方标称10小时续航,真的吗?那么接下来就测试下索尼 VAIO Duo 13 的真实续航能力。通过软件检测我们可以看到该机内置了一块 50Wh 容量的锂聚合物电池,按照之前 Ivy Bridge 的续航概念,理论值应该在 6 小时左右。那么配备最新 Haswell 低功耗处理器之后,会有怎样的续航表现呢?
PowerMark 电池续航能力基准测试软件
测试软件依旧是 PowerMark,它和 PCMark、3DMark 一样,也是由 FutureMark 公司开发推出的。它会持续不断的循环运行一组测试脚本,其中包括四种常见应用:上网浏览,文档处理,视频播放,3D 游戏,从而尽可能的贴近绝大多数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
考虑到通常用户在需要延长笔记本的续航时间时,会把电源管理设置为省电模式,因此我们在测试之前也是如此设置,同时禁止笔记本在一段时间后自动降低亮度,禁止关闭屏幕背光,禁止自动睡眠。与此同时,我们让 WiFi 保持在开启状态,从而模拟出用户的真实使用状态。
通过 PowerMark 软件测试,我们可以看到 10 小时 55 分钟的续航成绩,十分不错。总的来说该机续航能力就目前而言是值得称赞的,当然这是理论值,实际中高负荷使用时续航能力降低 2 到 4 小时都是正常的(英特尔Haswell处理器明显降低了低负荷状态时的功耗)。
6滑盖设计散热能力解析 集中底座
滑盖设计散热能力解析 集中底座
接下来就是散热性能测试,采用滑盖设计且风扇后置的索尼 VAIO Duo 13 散热表现如何?按照惯例我们采用了 FurMark 软件加上 AIDA64 系统稳定性测试来使这款机器在高负载状态下运行。
高负荷状态下核心温度表现
表面温度方面,我们采用专业的温度检测设备对笔记本的散热表现进行检测。为了方便我们观察整机温度分布情况,我们通过仪器检测得到温度分布图,记录并标记各个部位的温度,图示如下:
从温度分布图来看,该机的绝大部分热量都堆积在机身后半部分也就是散热出风口位置,掌托区域的热量较少,在长时间的实际体验中掌托的温度表现十分不错,可以说是冰凉。总的来说,索尼 VAIO Duo 13 的散热分布是十分合理的,当然散热出风口位置存在一些高温。
如何判别散热性能好坏,最高温度代表不了什么。散热通风口的温度绝对是最高的,如果不是,那就是只能说明散热有问题。当大部分热量堆积于散热通风口附近位置,且其他部位的温度没有高于 37℃,那就可以确定散热系统设计属于比较合理的。
7新平台硬件性能以及评测总结
新平台硬件性能测试
英特尔最新的第四代酷睿处理器已经正式发布,而本次评测的索尼 VAIO Duo 13 采用与之前评测的 Pro 11 相同的处理器,不过由于该机暂为工程机,内部配备的 i5 4200U 亦是工程版,性能与正式版可能会有些差异,因此以下性能数据仅供参考。
英特尔酷睿 i5 4200U 属于全新的 Haswell 低功耗处理器,拥有 2 核心且可通过超线程技术支持到 4 个线程。该处理器基于 22nm 制程工艺,核心代号为 Haswell ULT,初始主频为 1.6GHz,可睿频至 2.7GHz,共享的三级缓存为 3MB,整体 TDP 为 15W。
CINEBENCH R10 软件测试结果
CINEBENCH R10 这款软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最终这颗酷睿 i5 4200U 处理器单核获得 4850 分,多核获得 9824 分,性能表现不必担忧,基本上接近于 Ivy Bridge 标准版 i5 处理器的水平。
在 AS SSD 测试中,索尼 VAIO Duo 13 配备的东芝 256GB SSD 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分别达到读取 479.19 MB/秒和写入 282.7 MB/秒的成绩,而 4K 随机读取速度达到了 13.29 MB/秒,整体表现相当出色。
最后总结:
从产品命名来看,Duo 13 与 Duo 11 同属一个系列,前者代表 13 英寸而后者代表 11 英寸,不过按发布日期分析 Duo 13 其实是 Duo 11 的上级版,无论是外形的改变还是内在的提升,Duo 13都有着不小的变化,尤其是转轴的改进和触摸板的回归。
不过该机依旧存在不足的地方,转轴虽有改进但还远远不够,像Duo 13这样的滑盖设计,转轴的耐用性如何不能确定,定位不准等问题还是会时常出现,也可能当初就是这样设计的。最后的重点还是价格,万元级别让人却步啊。
8图赏:索尼VAIO Duo 13银白主机
图赏:索尼VAIO Duo 13银白主机
9参数:索尼VAIO Duo 13产品规格
参数:索尼VAIO Duo 13产品规格
索尼VAIO Duo 13 | |
上市时间 | 2013年 |
产品类型 | 家用 |
产品定位 | 轻薄便携本,Ultrabook笔记本 |
超极本特性 | 触控,变形 |
变形方式 | 滑动 |
操作系统 | Windows 8 |
CPU系列 | 英特尔 酷睿i5 4代系列 |
总线规格 | DMI 5 GT/s |
核心类型 | Haswell |
核心/线程数 | 双核心/四线程 |
制程工艺 | 22nm |
指令集 | AVX,64bit |
内存容量 | 8GB |
内存类型 | DDR3 1600MHz |
插槽数量 | 待定 |
硬盘容量 | 256GB |
硬盘描述 | SSD固态硬盘 |
光驱类型 | 无内置光驱 |
屏幕尺寸 | 13.3英寸 |
屏幕比例 | 16:9 |
屏幕分辨率 | 1920x1080 |
背光技术 | FHD背光 |
屏幕描述 | 电容式多点触控 |
显卡类型 | 核芯显卡 |
显卡芯片 | Intel GMA HD 4400 |
显存容量 | 共享内存容量 |
显存类型 | 无 |
DirectX | 11 |
摄像头 | 集成摄像头 |
音频系统 | 内置音效芯片 |
扬声器 | 内置扬声器 |
麦克风 | 内置麦克风 |
无线网卡 | 支持802.11a/b/g/n无线协议 |
有线网卡 | 1000Mbps以太网卡 |
蓝牙 | 支持,蓝牙4.0模块 |
数据接口 | 2×USB3.0 |
视频接口 | HDMI |
音频接口 | 耳机输出接口 |
其它接口 | 电源接口 |
读卡器 | 多合1读卡器 |
指取设备 | 数字输入笔 |
电池类型 | 聚合物电池 |
续航时间 | 10小时左右,具体时间视使用环境而定 |
外壳材质 | 镁铝合金 |
外壳描述 | 金属灰 |
附带软件 | 随机软件 |
其它特点 | 触控 |
包装清单 | 笔记本主机 x1 电源适配器 x1 电源线 x1 降噪耳机 x1 数字式手写笔 x1 说明书 x1 保修卡 x1 |
保修政策 | 全国联保,享受三包服务 |
质保时间 | 1年 |
质保备注 | 整机1年,主要部件2年 |
客服电话 | 400-810-2228 |
电话备注 | 周一至周六:9:00-21:00;周日:9:00-18:00 |
详细内容 | 索尼VAIO个人电脑产品的三包凭证,由用户自己保存。在办理《微型计算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三包规定”)规定的修理、换货及退货时使用。除本卡规定外,您仍享有三包规定中的其他权利。凭本卡及有效发票您将享受到索尼授权的维修站提供的保修服务。本卡丢失不补发,请妥善保管,在需要保修服务时请出示。进入官网>> |
工作温度 | 5-35℃ |
工作湿度 | 20%-80%(无冷凝) |
存储温度 | -20-60℃ |
存储湿度 | 10%-90%(无冷凝) |
10延伸阅读:索尼VAIO Pro 11评测
延伸阅读:索尼VAIO Pro 11评测
2013 年 6 月 5 日,索尼正式发布 VAIO Pro 11 触控超极本,这款产品算是将“极致高效”概念挥洒得淋漓尽致,有人笑称这是 VAIO Z 一脉相承的。从之前网上流传的消息中我们不难发现 VAIO Pro 与 VAIO Z 有着某些相似,似乎可以断定 Pro 系列将是 Z 系列旗舰地位的“合法”继承人,也有人说索尼旗舰不复存在,事实真是这样吗?
且先不论旗舰与否,其实将 VAIO Pro 与 VAIO Z 摆在一起做比较并不太科学,严格意义上两者的联系不是很大,但消费者或者用户们又有些怀旧情节,看到 VAIO Pro 与 VAIO Z 的相似之处不由心生对比,那么本篇索尼 VAIO Pro 11 的评测内容就来围绕 VAIO Z 而展开,因为它已然成为难以磨灭的旗舰印象。
通常情况下,一款被用户熟记于心的好产品都会有鲜明的特色,就比如一直在提的索尼 VAIO Z 那样,该机把设计、做工、配置、重量与厚度都做到了极致,不过高达万元的售价却又让普通消费者可望而不可及。那么索尼 VAIO Pro 11 会有那些特色呢?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