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自身的出货量、还是 PC 占比,在过去的 2012 年里,超极本这个被当成“救世主”的产品并没有达到众人最初的预期。虽说在英特尔超极本的大军中,各大品牌都倾注了不少的心血,随着第三代产品的陆续上市,超极本自身也进入了更为成熟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产品、越来越丰富的功能也让它看上去不再那么单调,但是,超极本这样一个已经不能称之为新品的新品,却依旧并没有那么的深入人心。
第一代的超极本只是单纯的将笔记本做薄了而已,这么说确实一点也不过分,在苹果的 MacBook Air 已经和轻薄本画上了等号的大背景下,雄心勃勃的超极本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兴趣。另外一个原因,也许和英特尔自身也不无关系。长期性能至上理念的熏陶下,消费者对于配置表上大数字的依赖变得很强。而超极本,并没有让用户看到超级的处理器、超级的内存等等,甚至连独显都没有,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冷落。
而为了创新而创新的第二超极本就显得有些尴尬了,无论是东芝的 21:9 个性宽屏,还是宏碁的电动马达接口,都只停留在了噱头的阶段,没有对消费者的购买欲起到实质性的提升,自然销量也就表现平平。
到了如今的第三代超极本,似乎生产者已经开始明白用户体验对于市场的重要性,在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价格也在整体的下调。关键的是,这个诞生于笔记本电脑家族的新贵,开始进行了实质上的创新,加入了触控和变形两种新功能。
触控超极本能否逆转命运
触控,这样一个融合自平板和智能手机的操作方式,给传统笔记本电脑的用户带来了新的使用体验,而“变形”这样一个“让你同时拥有两种产品”的设计理念也开始打动了一些消费者的心。同时,在超极本持续疲软的状况下,Wintel 联盟也是一齐祭出了杀招,Win8 + 触控。
根据 IHS iSuppli 公司的评估分析,2012 年全球超极本出货量比预期下降一半以上。根据该公司对市场的重新评估,超极本 2012 年的总出货量为 1030 万部,比年初预计的 2200 万部少了一半。超极本自身价格较高,经销商不敢大规模的进货,从销售到购买的信心不足,也导致了很多宣传火热的超极本缺货的情况。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