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年底至 08 年初,是笔记本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首先是 7 英寸的 Eee PC 意外走红,消费者还没回过神来,现象级的 MacBook Air 的又迅速占据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在随后的几年里,主流笔记本发展又回到了英特尔的节奏。这是迄今为止,笔记本行业最后一次在形态和功能上的集体创新,而其中容易被忽视的是 16:10 彻底取代 4:3 ,让宽屏真正开始主宰市场,这种以显示分辨率和比例变化带动产品变革的情形,似乎将要再度上演。
在今年五月初,我们收到了一款送测的超极本新品,在 11.6 英寸的屏幕上采用了 1080p 分辨率的 IPS 广视角屏幕,后来的测试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个 PPI 达到了 220 的超极本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喜忧参半的。但更值得玩味的其实是送测时间——两个星期后,苹果 WWDC 大会即将召开,当时 Retina MacBook Pro 将采用 2880 × 1800 分辨率的消息已经人尽皆知,这款超极本匆忙上马高清屏是否与 Retina MacBook Pro 有关我们无法了解,但是一场关于笔记本升级分辨率的时间争夺战,在当时已经打响。
早期的笔记本分辨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1990 年微软和多媒体开发商共同制定了 MPC 标准,才让个人电脑的分辨率有了详细的规定,当时最低分辨率被设定为 640 × 480,后来随着用户对笔记本使用层次的加深,分辨率也出现了多样化 。但屏幕分辨率以前并不是笔记本的核心卖点,04 年的索尼 A19 分辨率已经达到了 1920 × 1200,厂商并没有在分辨率上做宣传,仍然突出的是产品性能。另一方面,从淘宝零售价格来看,1600 × 900 分辨率 14 英寸、1920 × 1080 分辨率 15 英寸屏幕的散件价格也只有 300~500 元。所以我们非常疑惑的是,在 1366 × 768 占据了主流分辨率的三年时间里,如果成本不是问题,那么高清屏为何没能普及呢?
广视角高分屏何时能普及
对于面板制造商来说,16:9 显然已经成为了利益链上的黄金比例。LED 背光灯管无法再减少,环保的卖点也无法再用第二次,想让用户接受更经济的切割比例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忽悠广大消费者。消费者在经过了两次阵痛之后都扛了过来,看似接受了 16:9 比例 1366 × 768 分辨率的这种屏幕,实际上许多用户的不满被深深的压抑在心底,迫切等待有厂商来打破这个僵局,尽快将高分屏和 IPS 广视角技术普及到主流笔记本上,如果能回到 16:10 的屏幕比例就更理想了。
回头来看,前面提到的那款超极本是在设计上有重大颠覆性的产品,当用户已经习惯 14 英寸配合 1366 × 768 分辨率的阅读体验,而它却在 11.6 英寸的屏幕上使用 1080p 级别的高分屏,这显然是一个不怎么遵守游戏规则的做法,不过它能赶在 Retina MacBook Pro 发布前夕放出,倒是一种强执行力的表现。最关键的是,它身上这种“混不吝”的气质,在众多谨小慎微的 PC 厂商中实在太难得了。
推荐经销商